Tool for taking out cylinder sleeve of engine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与缸套配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前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缸套; 10、第一抵接件;11、第一抵接面;12、弯折部; 20、第二抵接件;21、第二抵接面; 30、调整组件;31、第一连接杆;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 40、拉拔件; 50、定位杆; 60、连接支架; 70、第二连接杆; 80、固定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缸筒和设于缸筒内的缸套,对于里程数较长的发动机,缸套容易发生故障,因此,发动机的缸套存在拆装、更换需求。传统技术中,在拆卸缸套时,通常是由操作人员将发动机翻转或侧置,并利用铜棒等工具敲击缸套底部,这个过程需要两人或多人以上配合完成,工作强度高,效率低,同时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敲击的过程容易对缸套或者缸体造成损伤。 基于此,相关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能够拉拔缸套的工具,具体是在螺栓的一端连接拉拔卡爪,先使用拉拔卡爪卡住缸套底部,再使用螺栓将缸套拉出。但为了确保拉拔卡爪能够卡住缸套,往往需要拉拔卡爪的形状、尺寸与缸套的形状、尺寸相对应,这就使得此类工具只能适用于单一规格的缸套,不能实现一种工具拆卸多种规格的缸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可调整间距的两个抵接件以及连接于该两个抵接件的拉拔件,其中至少一个抵接件的一端设有弯折部,两个抵接件各具有用于与缸套的内侧壁抵接的抵接面,通过将该两个抵接件的抵接面分别与缸套的相对的内侧壁抵接,并将设有缸套的抵接件伸出缸套外且与缸套的底端抵接,再向拉拔件施加向外的拉力,可将缸套取出。由于两个抵接件之间的间距可调整,使得该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缸套,提升了适用范围。 参阅图1和图3,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与缸套1配合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前视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用于将缸套1从缸体中取出。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连接于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调整组件30、连接于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的拉拔件40。第一抵接件10背离第二抵接件20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面11,第二抵接件20背离第一抵接件10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面21,且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中至少一者的一端设有弯折部12,弯折部12能够与缸套1的一端面抵接;调整组件30配置为用于调整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间距,以使第一抵接面11、第二抵接面21能够分别与缸套1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抵接;拉拔件40配置为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弯折部12所抵接的缸套1移动。 基于此,利用第一抵接件10的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件20的第二抵接面21分别与缸套1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抵接,并利用设于第一抵接件10和/或第二抵接件20的一端的弯折部12与缸套1的端面抵接,使得操作人员沿背离底端的方向拉动拉拔件40时,会带动缸套1移动,从而将缸套1取出。由于连接于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调整组件30能够调整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间距,使得该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缸套1,提升了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2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3螺纹连接。第一连接部32设于第一抵接件10上,第二连接部33设于第二抵接件20上。第一连接部32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连接部33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能够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此,通过使第一连接杆31相对第一连接部32或者第二连接部33旋转,即可调整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间距。基于此,操作人员可先将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调整为间距较小的状态,并将该状态的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放入缸套1内,然后再次调整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间距,使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分别与缸套1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抵接,从而能够确保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均能与缸套1的内壁抵接,且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杆31上设有位于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之间的操作部,在该操作部套设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操作扭,且操作扭与第一连接杆31固定。其中,操作扭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进一步地,为提升使用体验,该多边形可设置为正多边形。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连接杆31上设置操作扭,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扭实现第一连接杆31的转动,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2构造为一端固定于第一抵接件10上的柱状结构,第二连接部33构造为一端固定于第二抵接件20上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上设有螺纹孔,第一连接杆31能够插入螺纹孔内,实现第一连接杆31与第一连接部32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一连接杆31与第二连接部33之间的螺纹连接。 可选地,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的长度相等或不相等。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10的长度大于第二抵接件20的长度,如此,在操作过程中,可先将第一抵接件10放置于缸套1内,并将第一抵接件10抵靠在缸套1的一侧的内壁,然后调整第二抵接件20相对第一抵接件10的位置,直至第二抵接件20与缸套1的另一侧的内壁抵接。由于第二抵接件20的长度小于第一抵接件10的长度,先将第一抵接件10预先固定在确定的位置,再调整第二抵接件20的位置,操作更加便捷。 参阅图1至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俯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1中的至少一者构造为圆弧面。如此,圆弧状的抵接面能够更好地与缸套1的内壁贴合,提升稳定性。 参阅图1、图3和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的侧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还包括定位杆50和连接于定位杆50上的连接支架60,定位杆50配置为用于与缸体抵接,拉拔件40活动连接于连接支架60,以使拉拔件40相对连接支架60移动时带动缸套1相对缸体移动。基于此,操作过程中,先将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分别与缸套1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抵接,然后调整连接支架60与拉拔件4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定位杆50与缸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直至定位杆50与缸体抵接。如此,在定位杆50与连接支架60的支撑作用下,拉拔件40能够更平稳地带动缸体移动,从而提升缸套1取出过程的稳定性。 可选地,定位杆50设置有至少三个,且其中任意三个定位杆50呈三角形分布。例如,定位杆50设置有三个或者六个。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定位杆50设置有六个,其中三个定位杆50分设于一个虚拟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另外三个定位杆50分设于另一个虚拟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该两个虚拟三角形间隔分布,拉拔件40位于该两个虚拟三角形之间,且该两个虚拟三角形相对于拉拔件40所在点中心对称。如此,六个定位杆50能够提供更平稳地支撑力。 可选地,拉拔件4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抵接件10,另一端与连接支架60螺纹连接;拉拔件40穿出连接支架6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该螺母与连接支架60之间沿拉拔件40的长度方向相对固定。基于此,通过拧动螺母,可使拉拔件40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具体地,在定位杆50与缸体抵接的情况下,由于螺母与连接支架60之间沿拉拔件40的长度方向相对固定,使得拧动螺母时,螺母无法沿拉拔件40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拉拔件40会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接件件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抵接件10的弯折部12所抵接的缸套1移动,进而将缸套1从缸体中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10、第二抵接件20、调整组件30形成取出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多个取出组,多个取出组共用定位杆50、连接支架60、拉拔件40。如此,能够利用多个取出组同时取出多个缸套1,从而提高缸套1取出效率。 可选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两个取出组,两个取出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70连接,拉拔件40连接于第二连接杆70。基于此,通过第二连接杆70将两个取出组进行连接,并将拉拔件40连接于第二连接杆70,能够实现一个拉拔件40同时对两个取出组施力,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可选地,两个取出组之间还连接有与第二连接杆70平行设置的固定杆80,固定杆8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取出组的第一抵接件10,且固定杆8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抵接件10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固定。如此,能够通过固定杆80将两个取出组之间进一步固定,使拉拔件40能够更均匀地同时向两个取出组施力,提升了缸套1取出过程的稳定性。 可选地,拉拔件40连接于第二连接杆70的中部,两个取出组对称分布于拉拔件40的两侧。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缸套1取出过程的稳定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两个取出组、连接于两个取出组之间的第二连接杆70和固定杆80、连接于第二连接杆70上的拉拔件40、与拉拔件40螺纹连接的连接支架60、连接于连接支架60上的定位杆50。 其中,定位杆50用于与缸体抵接,且定位杆50设置有六个,其中三个定位杆50分设于一个虚拟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另外三个定位杆50分设于另一个虚拟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该两个虚拟三角形间隔分布,拉拔件40位于该两个虚拟三角形之间,且该两个虚拟三角形相对于拉拔件40所在点中心对称。连接支架60可设置为平板状结构,也可设置为与定位杆50的排布方式相对应的异形杆状结构。 拉拔件4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杆70的中部,另一端与连接支架60螺纹连接;拉拔件40穿出连接支架6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该螺母与连接支架60之间沿拉拔件40的长度方向相对固定。 第二连接杆70和固定杆80相互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70可构造为横截面呈矩形,如此,拉拔件40与第二连接杆70之间的连接更方便。固定杆80位于第二连接杆70背离连接支架60的一侧,固定杆8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取出组的第一抵接件10,且固定杆8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抵接件10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固定。 每一个取出组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连接于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调整组件30。第一抵接件10背离第二抵接件20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面11,第二抵接件20背离第一抵接件10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面21,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1均构造为圆弧面。第一抵接件10的一端设有弯折部12,弯折部12能够与缸套1的一端面抵接。调整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杆31、设于第一抵接件10上的第一连接部32、设于第二抵接件20上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3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部32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连接部33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能够沿相反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可采用如下步骤将缸套1从缸体中取出:对于其中任一个取出组,先通过调整组件30将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连接,并将连接后的第一抵接件10和第二抵接件20放入缸套1内,其中第一抵接件10的一端通过缸套1的底部伸出缸套1外;然后将第一抵接件10抵靠在缸套1的的一侧的内壁,并将第一抵接件10上的弯折部12与缸套1的底端端面抵接;再通过调整组件30调账第二抵接件20与第一抵接件10之间的间距,直至第二抵接件20与缸套1的相对另一侧的内壁抵接。 在将两个取出组均放入缸套1内后,先通过固定杆80将两个取出组的第一抵接件10进一步固定;然后将连接于连接支架60的抵接件抵靠于缸体的顶面;再将拉拔件40依次穿过连接支架60和第二连接杆70,并将拉拔件40与第二连接杆70固定,或者在第二连接杆70上设置盲孔,将拉拔件40抵靠在盲孔中;接着拧动拉拔件40上的螺母,实现缸套1的取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通过两个取出组的设置解决现有操作的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由于连接于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调整组件30能够调整第一抵接件10与第二抵接件20之间的间距,使得该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缸套1,提升了适用范围。另外,由于不需要人工将发动机翻转或侧置,消除了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缸套存在拆装、更换需求,相关技术中发展出了用于拉拔缸套的工具。并且,为了避免出现如传统技术中采用铜棒等工具直接敲击缸套对缸套造成损伤的问题,通常会采用与缸套形状、尺寸相匹配的卡爪,利用卡爪卡住缸套后再将缸套拔出。但卡爪形式的取出工具只能适用于单一规格的缸套,适用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用于将缸套从缸体中取出,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背离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件背离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面,且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中至少一者的一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能够与缸套的一端面抵接;调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且所述调整组件配置为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能够分别与所述缸套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抵接;以及拉拔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且所述拉拔件配置为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弯折部所抵接的缸套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能够沿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面构造为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还包括定位杆和连接于所述定位杆上的连接支架;所述定位杆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缸体抵接;所述拉拔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以使所述拉拔件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移动时带动所述缸套相对所述缸体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设置有至少三个,且其中任意三个所述定位杆呈三角形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拔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拉拔件穿出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该螺母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沿所述拉拔件的长度方向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所述调整组件形成取出组;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多个所述取出组;多个所述取出组共用所述定位杆、所述连接支架、所述拉拔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两个所述取出组;两个所述取出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拉拔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取出组之间还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取出组的所述第一抵接件,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抵接件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拔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两个所述取出组对称分布于所述拉拔件的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利用第一抵接件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件的第二抵接面分别与缸套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抵接,并利用设于第一抵接件和/或第二抵接件的一端的弯折部与缸套的端面抵接,使得操作人员沿背离底端的方向拉动拉拔件时,会带动缸套移动,从而将缸套取出。由于连接于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之间的调整组件能够调整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之间的间距,使得该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缸套,提升了适用范围。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ngine cylinder sleeve taking-out tool which is used for taking out a cylinder sleeve from a cylinder body. The tool comprises a first abutting piece, a second abutting piece, an adjusting assemb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and a drawing piec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wherein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are arranged in a spaced mode. The side, away from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of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butting face, the side, away from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of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abutting face, and one end of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bent part capable of abutting against one end face of the cylinder sleeve. The adjusting assembly is configured to be used for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abut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abutting piece so that the first abutting face and the second abutting face can abut against the inner walls of the two opposite sides of the cylinder sleeve correspondingly. The drawing piece drives the cylinder sleeve abutting against the bent part to move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 The tool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an engine cylinder sleeve taking-out tool is small in application range. 1.一种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用于将缸套从缸体中取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 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背离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件背离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面,且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中至少一者的一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能够与缸套的一端面抵接; 调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且所述调整组件配置为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能够分别与所述缸套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抵接;以及 拉拔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且所述拉拔件配置为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弯折部所抵接的缸套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能够沿相反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面构造为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还包括定位杆和连接于所述定位杆上的连接支架; 所述定位杆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缸体抵接; 所述拉拔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以使所述拉拔件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移动时带动所述缸套相对所述缸体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设置有至少三个,且其中任意三个所述定位杆呈三角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螺纹连接; 所述拉拔件穿出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该螺母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沿所述拉拔件的长度方向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所述调整组件形成取出组; 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多个所述取出组; 多个所述取出组共用所述定位杆、所述连接支架、所述拉拔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包括两个所述取出组; 两个所述取出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拉拔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取出组之间还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的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取出组的所述第一抵接件,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抵接件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 两个所述取出组对称分布于所述拉拔件的两侧。